兒童氣質與因材施教
高淑芬
氣質的定義
「我的老大怎麼每天面無表情,而老二卻情緒反應很激烈?」、「我的怎麼那麼敏感,我只是工作累了點,沒有笑容,他就哭了,以為我在生氣。」、「我兒子頭腦特別好,他會每天催我買他要的玩具,一直到我買給他為止」。從以上父母的投訴,可以看出即使同樣的父母可能會有個性完全不同的孩子,同樣一個孩子,大人會因自己的觀點而有好惡之分,這是牽涉到個人天生的氣質有異,以及父母和子女氣質特徵的適合度。本文重點包含介紹氣質特徵、親子關係的調整以及因材施教的方法。
「氣質」翻譯自英文字 temperament,源自 1956 年美國紐約大學一批兒童發展學家長期追蹤觀察研究一群嬰幼兒,發現人與人之間除了高矮胖瘦等在生理上、以及智力上的個別差異外,也具有不同的「氣質」。「氣質」的定義是,與生俱有、對內在或外在刺激反應的獨特行為模式,它與智力及將來的成就無關,但會影響嬰幼兒的發展。
用來評估兒童氣質的項目
兒童發展學家將氣質分為九個項目來評估:
一、活動量:活動量大的孩子,洗澡時也會把水潑得到處都是;即使換尿布,換衣服總是渾身扭動,讓父母緊張得手忙腳亂、滿頭大汗;常以跑步代替走路,喜歡戶外運動;即使睡著了,也動來動去,甚至獨自睡一張大床都不夠。活動量小的孩子,喜歡做些較安靜的活動,不喜歡戶外活動。
二、規律性:指包括睡醒、飲食、排泄等生理時鐘的規律性。規律性高的孩子,定時睡覺和起床,固定時間大便,三餐或喝牛奶的時間固定,不會因為環境改變而影響其規律性。規律性差的孩子,父母常無法預期他們的作息時間。
三、趨避性:指對新的人、事、物,第一次見到的時候,所表現出來,或是接受、或是退縮的態度。趨避性屬於「避」者,在接觸到任何新的人、事、物大多表現退縮的態度,例如看到陌生人會害羞,不敢打招呼;拒絕去新的幼稚園,喜歡玩舊的玩具、穿舊的衣服。屬於「趨」者就很容易與人打成一片,接受任何新的事物。
四、適應度:指融入和接受新的人、事、物的難易程度。適應度不同於趨避性,舉例來說:小明第一天上幼稚園,在媽媽的鼓勵下可以向老師打招呼,也可以留在教室裡,可是過了一星期他還是坐在教室的角落玩,無法適應新環境的團體教學方式,因此小明在趨避性雖屬於「趨」,但其適應度不好。適應度不好的孩子,對某些不願意吃的食物,或某些拒絕的事情,如:理髮、梳頭、洗頭等,經過一段時間可能仍會表示抗拒。
五、反應強度:對外在刺激的反應,或喜怒哀樂和需求表達的強度。反應強度激烈的孩子,講話的音量、哭笑聲或不滿的抱怨都特別大聲,對事物的喜好反應明顯。反應強度弱者,常面無表情,或私下嘀咕著,令人猜不透他的想法和情緒反應。
六、反應閾:指引起某種反應所需的刺激量,除了包括視、觸、聽、味、嗅覺之外,還有察言觀色的能力。反應閾低的孩子,尿布一點點溼馬上表現不舒服;有人輕輕開門或輕拉窗簾,就會醒來;對於溫度、食物的冷熱和味道非常敏感;過分誇張想像別人的表情。而反應閾高的小孩,即使父母氣得臉色發青都未察覺。
七、情緒本質:指一個人外在的表情,是快樂、友善或不快樂、不友善。情緒本質正向的孩子,整天都是笑咪咪;而負向的孩子,大都呈現哭喪著臉或拗嘟嘟的表情。
八、分散度: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個刺激的容易度。注意力容易分散者,很容易因被叫喚或環境的聲響而有反應;心情不好或生氣時,容易用笑話逗他開心;或是用不同的東西可以取代他原來想要的玩具。
九、堅持度:當孩子正在從事某件事情,卻遭到外來的阻礙時,其克服阻礙而持續下去的程度。堅持度高的孩子,做一件事無論花多少時間,一定做完才肯罷休,即使遇到阻礙也絕不輕言放棄。另外,還會經常提醒父母答應過他的事情。